全球速读:春季高考考哪些古诗 春考文言文
时间:2023-06-05 14:47:05 来源:抄写作文网
春考文言文
山东春考考哪些科目
山东春考考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等科目。
山东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模式。其中“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3个科目,总分320分。“专业技能”考试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总分230分。这些考试需要学生具备知识与考题对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023山东春季高考时间:山东春季高考技能测试安排在2023年3月6日至16日进行。知识考试时间还为公布,但2022年山东知识考试安排在5月7日和8日进行。
山东春考考试内容及题型:
语文120分,考题内容:语言知识、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诗词、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考题题型:单选题,填空、简答、写作。
【资料图】
数学120分,考题内容:代数、三角函数、平面几何解析、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考题题型:单选题、填空、解答题、证明题。
英语80分,考题内容: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情景对话、短文填空、职场应用。
专业知识200分:考题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综合应用题。
专业技能230分:考题题型:全部为基础技能,0基础经过系统培训都可以获得高分,所设专业技能成绩都可取得约220分,或高于全省平均线30分以上。
春季高考考哪些科目
春季高考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1、语文120分(与普高的文言文和诗词略有差异)。
考题内容:语言知识、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诗词(30%)、现代文阅读(25%) 、古诗文阅读(10%)写作(35%)。
考题题型:单选题(40%),填空、简答、写作(60%)。
难易程度:课本内水平。
3、数学120分(可以使用科学计算器)。
考题内容:代数(50%)、三角函数(15%)、平面几何解析(20%)、立体几何(10%)、 概率与统计(5%)。
考题题型:单选题(50%)、填空解答题、证明题(50%)。
难易程度:普通高中会考难度水平上下。
3、英语80分(不考听力)。
考题内容:英语知识运用(35%)、阅读理解(25%)、情景对话(10%)、短文填空(15%)、 职场应用(15%)。
难易程度:等同于初三高一水平,于中考低于会考。
4、专业知识200分。
考题题型:选择题(50%),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综合应用题(50%)。
难易程度:等同文理综,基本与历年真题题型一致。
5、专业技能230分。
考题题型:全部为基础技能,0基础经过系统培训都可以获得高分,所设专业技能成绩都可取得约220分,或高于全省平均线30分以上。
难易程度:考2到3项,考试内容会在考前一周公布样题,部分专业考场进行抽签,例如,学前教育,考前一周知道钢琴考试曲目,正式考试时在考场进行具体曲目抽取,然后进行表演。
春季与夏季高考的不同:
1、考试科目不同。
春季高考考试科目由知识、技能两部分组成。”知识” 部分包括语文(120分)、数学(120分)、 英语(80分)、专业知识(200分), 专业技能(230分),总分750分。
季高考考试只考知识,科目为"3+x”, 即语文、数学(一)、数学(二)、外语、综合(一)、综合(二)。综合一,政、史、地。综合二,理、化、生。总分750分。
2、考试时间不同。
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每年的三月底完成,不同专业类别的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承办考试的主考院校可查询。知识考试时间为每年的5月中旬,8月中旬录取。
夏季高考考试时间为每年的6月7日、8日。
3、考试命题方式不同。
春季高考由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主要为高职院校和部分本科院校选拔合格生源。
夏季高考继续执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招生政策和考试时间,统一命题、 统一组织考试, 主要为本科院校选拔合格生源。
4、招生对象有所不同。
春季高考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跟普通高中学生。
夏季高考重点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同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5、选择学校不一样。
春季高考只能报考省内高校。
夏天高考可报考全国高校。
3. 有什么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的辅导书
文言文阅读是一个习惯的问题,看看古书,刚开始会觉得很晦涩,看多了其实常用的就那么些,而且文言文其实是古人的一种书面文体,实际使用的语言并不是文言文,因而就产生了固定的习惯用法与用词,至于辅导书,资料包确实不错,但是付出的时间成本很高,高中文言文学习手册 高中文言文全解 《高考文言文训练与应考指导》《高考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都比较有用,我个人建议,不必*什么书了,把之前做过的文言文题目全部搞懂,然后看几篇陌生的古文就可以了。祝你能得到想要的提高。
1 初中的学生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2 一读起文言文,他就有如堕烟海的感觉。
3 学习文言文,只是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不是好办法,只有逐字逐句地品味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学好。
4 这篇文言文,我看了几遍都不懂,经老师条分缕析地讲解后,才完全明白了。
5 读文言文和写白话文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而是关系紧密。
6 现在新诗人似乎对语言就没有敏感,只能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并且画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7 现在有些新诗人对语言没有敏感,写不出好诗,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仍然画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8 现在某些新诗人似乎对语言就没有敏感,只能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并且画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6. 高考的18个古文言文虚词及意思
高考的18个古文言文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一 、而 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 二、以 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 ----------------------------------------------------------------- 三、为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
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
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
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5. 春考语文应该背哪些古诗词
六年级上册
65、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6、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第三主题单元“母亲河”)
67、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68、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第7主题单元“战争”)
69、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70、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杨州八怪之一)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风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71、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第8主题单元“岁寒三友”) [本册共7首古诗]
1. 高考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4. 高考必考文言文
如果你是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题目,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材料是你以前没有读过的,要是想能正好碰到一两个,那你去看《古文观止》,好用。像高考的诗词解析也可以平时多看看《唐诗宋词欣赏字典》,也很不错的。
如果你是问高考的古诗词填空,那么书上要求背诵的都是必须要掌握。像高中所有学过的诗词以及每一个章节后的课外阅读上的诗词也有必要掌握。
像杜甫、李白、苏轼的诗词都是重点。
像《劝学》、《六国论》、《过秦论》中揭示道理的内容;《滕王阁序》、《将进酒》中的对仗句式;李清照、柳永词中的佳句。
此外,你必须要累积一定的课外古诗词,李煜、杜甫,以及初中你学过的都是应该在高考复习阶段过一遍。
就算考不到,只要你掌握了,作文时便可以熟练运用,增加作文的美感和深度,这样的作文阅卷老师都会愿意多给分的。
8. 高考文言文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吾尝疑乎是。
(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论语》)(乎:对。) 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乎:对于) 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 ⑧以吾一日长乎尔。
(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7. 06年春季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 但恐回吾之心 回什么意思,从哪个义
原文如下: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葆光子曰:“李卫公之抑忌白少傅,举类而知也。初文宗命德裕论朝中朋党,首以杨虞卿、牛僧孺为言。杨、牛即白公密友也。其不引翼,义在于斯,非抑文章也,虑其朋比而制掣也。”
联系前后文,白居易因为李德裕“虑其朋比而制掣也”“其见抑也如此”,是被李德裕打压的一方。而在这里“回”应为动词,符合文意的有:
1.改变;
2.违背;
3.谢绝;
4.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
而根据前句中“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可以看出对其文采的肯定。所以我认为这几项中,“违背”比较符合文意。
即大致可译为“我对这个人的了解不够久。他的文章精彩绝伦,又何必去看(不用看也知道)。只是我恐怕他的文章有违背/不合我心意的地方,所以不想去看。”
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呵呵。希望对你能有点帮助。
2. 高中部分有哪些高考必背的文言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目录
(括号内的*数字为必修课本的册数)
一、古诗词部分:
1. 氓(2)《诗经》
2. 短歌行(2)曹操
3. 归园田居(其一,2)陶渊明
4. 蜀道难(3)李白
5. 秋兴八首(其一,3)杜甫
6. 咏怀古迹 (其三,3) 杜甫
7. 登高(3)杜甫
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李清照
9.声声慢(寻寻觅觅,4)李清照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
二、文言文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
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
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
4.赤壁赋(全文,2)苏轼
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
6.劝学(全文,3)《荀子》
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
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
9.陈情表(全文,5)李密
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
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
标签: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
- 全球速读:春季高考考哪些古诗 春考文言文
- 好评中国·海报丨世界环境日,一个美丽中国的底气
- 广丰区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III级/较重】【2023-06-05】-全球播报
- 杭州高速交警:一小客车碰撞收费站起火致4人死亡 当前简讯
- 猪大骨头汤怎么炖好吃? 世界通讯
- 环球视讯!桂东出海记丨“刺”客出没,水枪上阵,丁字湾海刺真馋人!猛子将,海底捞,一天上岸两三千斤
- 动画系列片《宇宙护卫队》 培育IP, 御风出海经久不衰
- 美国一57岁男子连吃100天麦当劳减重53斤
- 数字人:6月2日融资买入78.62万元,融资融券余额194.58万元-全球速读
- 世界微头条丨【读财报】公募REITs透视:建信、中金基金年内回撤逾15% 华安、博时基金等启动首批扩募
X 关闭
资讯中心
2022-08-29
2022-08-15
2022-05-20
2021-10-18
X 关闭
热点资讯
-
1
1月11日午后两市机构大单抢筹40股(名单)
-
2
【天天速看料】王俊凯疑坐实性丑闻!网传将被封杀,正在走程序,涉顶流女星杨幂
-
3
六福内地铂金多少钱一克(2023年01月10日)-世界消息
-
4
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升破“6.9” 专家预计本月将延续波动回升态势 每日速看
-
5
2023年首单!超126倍认购 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吸金近720亿元 环球新资讯
-
6
环球观热点:叮当钱包借款逾期1年还不起会上征信系统吗
-
7
光华股份:公司主营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没有POE胶膜相关产品 看热讯
-
8
WD-40(WDFC.US):2023年Q1财报实现营收1.249亿美元_全球观天下
-
9
微粒贷逾期一年还不起征信会怎么样
-
10
基金:开年五连阳怎么办
-
11
赣州轻微工伤如何计算
-
12
5个案例:难以描述的需求,PRD越抹越黑?
-
13
世界观点:粤港跨境巴士恢复运行:恢复通关,感觉日子更有盼头
-
14
猫的英文怎么说 猫的英文是什么
-
15
今日热门!数据海报丨2022年长沙高质量发展报告·宜居之城品质倍升
-
16
英方软件(688435):首发网上路演时间 2023年1月9日(T-1日,周一)9:00~12:00
-
17
2021年12月几号有雪?
-
18
快播:特斯拉上海被曝停产一周,股票暴跌,到底发生什么了?
-
19
[快讯]乐心医疗发布解除质押公告
-
20
家政创业成功的3大核心,你了解吗?|速看